【育兒心得】女兒拒做家務指「應該係媽媽做」 媽媽大感失望慨歎:教女好失敗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02/10 12:26

最後更新: 2022/02/10 12:27

分享:

分享:

學校與家庭可以從小配合一起教導孩童,一定會收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當我們感受到有人對自己有恩情時,會有一種回饋的意念或一份激動的心情,使我們產生出外顯的態度和行動,去回應這種恩情,這可以說是感恩的反應了。但是很多時,我們作父母的,辛勤地養育子女,子女卻不懂得去感恩,亦不會有行動去回應父母的恩情。箇中是否發生了甚麼問題呢?

記得在一次中學家長講座中,聽見一位母親慨嘆女兒不願意做家務。該母親在做家務時,叫女兒幫忙,但女兒不去,還說家務不應由子女去做,反而認為媽媽做家務是應當的。該母親覺得很失望和教女很失敗!當然每個個案若要深究,可能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原因,但相信好些個案可能與孩子是否懂得感恩有關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現時香港的家庭,普遍在物質上是富裕的,衣食住行的供應是充足的。有些家庭甚至聘用工人姐姐做家務及照顧孩童,因此孩童便不需要做甚麼家務了。久而久之,孩童從小便形成了很多「理所當然」(Take for granted) 的觀感,和沒有需要和動力做家務的意識。

此外,很多孩童都不太清楚,他們享受的安舒生活是父母在外辛勤地賺取回來的。反而,他們覺得源源不絕的供應,是自然而來的,而他們也不需要多謝甚麼人,最後好逸惡勞的習慣便漸漸養成了。

記得小時候,家境貧窮,母親需要出外工作,外婆則替人織冷衫賺點錢幫補家計,從小我便知道她們的辛勞,很多家務我都願意去承擔。其實,當時我的衣食住行供應都不足,困難的日子總算是捱過了,所以我對母親和外婆的辛勞,還有教會的支援是感激不盡的!我發覺原來我懂得去感恩,主要來自在艱難之中,我看到別人為我無私地付出而產生感激之情的!我將我的故事告訴子女,提醒他們要懂得感恩。

單是知道要感恩是不足夠的,還需要學習以態度、言語和行動去回應。在家裡,子女應該負起家庭一份子的責任,做家務是其中的一種行為的表達。要鼓勵子女分擔部分家務,至少自己的事要自己做。很多習慣是需要從小教導的,應在子女喜歡做家務時就要趁機教他們做,與他們一起做,切勿介意在開始時他們做得不好便不需要他們做。

其實學校都有教導學生要感恩和幫助父母做合適的家務。相信學校與家庭可以從小配合一起教導孩童,一定會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的。最後,曾經聽過一句嶲語,「思想影響行為,行為影響習慣,習慣影響性格,性格影響命運。」

從小教導孩童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,培養他們好的行為,養成好的習慣,對他們的將來是有很深遠和積極影響的!

撰文 : 余煊博士 香港教育行政學會